冷香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 第496节,农家药女:富贵临门,冷香忆,起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件事如果成了,将会改变封地所有读书人的命运。

李家四少年内心极为震惊,惊呼道:“什么?”

江青云缓缓道:“对你们而言影响不大。”

李英华想了想,失声问道:“北地有独立的军队,再有独立的科考,这不就成了一个小国家吗?”

江青云淡淡道:“独立科考,不会这么容易成功。”

这次若不是天子走了一步极烂的棋,护龙卫被暴露出来,刺杀三王世子,大大的惹恼三王,三王也不会提出这般无理的要求。

李福康觉得江青云不会平白无故的说此事,问道:“江哥哥,你到底想跟我们兄弟说什么?”

江青云用极低的声音道:“明年春闱的时间多半会推迟。”

春天科考简称春闱。秋天科考简称秋闱。

春闱、秋闱都是万众瞩目的大事。

读书人寒窗苦读就是为了参加科考,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衣锦还乡。

大周国三年一次的春闱,乡试、县试、府试,全部通过的学子成为举人,然后去国都聚集参加秋闱会试、殿试,通过者成为进士。

学子在户籍所在地参加乡试、县试、府试。

452中间人搞鬼

李家四少年的户籍在长平县,需在县城参加乡试、县试,然后在燕城参加府试。

三试的时间早就公布了,李家上下便连李石都知道是哪天。

突然间三试的时间可能要推迟。

李家四少年心情十分复杂的回家了。

李如意见他们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关心的问道:“怎么了?”

“别提了。唉。”四个人一齐唉声叹气,语气一模一样,不愧是亲兄弟。

李健安无精打采的把事情说了。

李如意最担心的是北地与朝廷打战,听到燕王联手两王跟朝廷提要求,那这仗打不起来。

老百姓最怕的就是打仗。无论输赢,倒霉的都是老百姓。

打仗,就意味着要征兵。李家现在出了军官,不用服徭役,但是李山本人得上战场。

这个时代是冷兵器做战,拼的就是人,哪怕是小型打战也会死很多人。

十个上战场能有五个活着回来就不错了。这活着回来的五个人还有受伤甚至残废。

李山若是上战场,凶多吉少。

总而言之,李如意非常不愿意打仗,特别是这种大周国的内战,自己人打自己人,各自消耗实力,死的都是国人,最后敌国高兴了。

“这是好事。你们多出时间攻克弱项。我记得你们最不喜欢做诗,策论也弱,正好在这两项上面多下功夫。”

“是。你说的有道理。”李家四少年道理都懂,就是很失落。

李如意嘱咐道:“江哥哥给你们说的事千万不要外传。”

李健安柔声道:“妹妹,我们兄弟嘴巴都严得很,在外面谁套话都不会说,你放心就是。”

李家豆腐闻名北地。

李家兄弟在书院读书的时候,有几个学友的家里琢磨做豆腐,用尽方法都没成功,就变着方法向他们套话。

李家兄弟当然不会把自家的豆腐方子泄露出去,跟几个学友打太极,被练的嘴巴很严,十分谨慎。

不止豆腐方子,还有别的事情,李如意的医术跟谁学的,李家怎么跟燕王府搭上关系等等,总有学友向李家兄弟打听,都被敷衍,什么也打听不到。

此次江青云说的关于科考的事情,属于机密,李家兄弟心里十分感激,绝对不会泄露出去。

天气炎热,人人都喜欢吃清爽开胃的吃食。自从李如意做出凉皮起,不但李家人每天都要吃凉皮,江青云、燕王府的人也要吃。

李家的厨房每天必做的就是凉皮。李山带着两个奴仆一起做,做好凉皮再调汁,然后赶紧给江府送去,江府再给燕王府送去。

燕王府的人都觉得在炎热的夏季,每天能吃上香喷喷一碗凉皮,真是人间美事。

作为面食名厨的胡二、何三看到府里的人酷爱吃凉皮,而他们却不会做,心里那个自责。

以前李家穷,他们花几十两银子就能买到面食方子。现在李家今非昔比,李山是军官,李如意都跟周莫玄合伙开作坊,岂是他们能够得着能买方子的。

可这凉皮真好吃,吃了一回就上瘾,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吃。

他们费尽心思都琢磨不出来。

胖子胡二冥思苦想夜里睡不着觉都瘦了,那么爱说爱笑的性子,现在见人也不吭声了。

何三只盼着夏天赶紧过去,等天气凉了,凉皮就不能吃了,眼不见为净,也不用心烦。

在百里外的一个大庄子,有人跟胡二师兄弟一样烦恼。

这个人是个中年男子,名叫冷四,生得五大三粗,大饼脸,小眼睛,一口大龅牙,容貌很丑,却是北地很有名的大豪商,人送外号冷龅牙,嗯,还有一个好听的绰号冷四爷。

此时,冷四正在庄子里偌大的厨房里面站着,前面有几口大铁锅,里面咕嘟熬着黄呼呼的东西,锅太多,烧着柴火,弄得这个屋子比外面温度高许多,跟蒸笼一样,人在这里站着,没几秒钟就出一身臭汗。

冷四本来心情就烦躁,站在这里更烦躁,大饼脸一吊,问道:“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大佬跟他的小仙女一起重生啦

蒹葭深深

锦绣田园之农家娘子

YJ紫霞仙子

穿书八零之假千金

流烟萝

小说贬妻为妾

花间雪

我哥说他是皇帝

城南花开

崇祯元年

傅家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