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 第272章 晋商(2),重生之大明摄政王,晓风,起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是用这样的一条龙的贴心服务,亢家在大明积累了千万以上的身家,但他们现在的利润大头还不在大明内地,而是和范家一样,亢家也有走私粮食到辽东的路子。

大量的粮食从内地收上来,然后被驼队源源不断的送到辽东。

在小冰河时期,中国北方的农民被连年的干旱和酷寒给击倒了,大量的农民要么饿死,要么逃亡,想避免这两个命运的唯一办法就是造反。

在万历年间,神宗对北方农民和军镇还能勉强维持,到了崇祯年间,由于内忧外患,尽管几次加派田赋,但明廷财政破产,连军费也不能维持,更谈不上赈济灾民。

于是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一边是朝廷加派赋税,用来维持朝廷的运作和军费开支。一边是农民因为灾荒无法自给自足,同时还要完粮纳税,两相交逼,只能造反。

造反的人越多,朝廷的军费开销就越大,需要的赋税也就越多。

同时在关外的满清时不时的入关扫荡,也是给明朝这个已经虚弱的巨人雪上加霜,绽开的伤口越来越大,流血越来越多,最终在两相夹击之下,一个庞大的帝国轰然倒下,汉人的最后一个帝国,就此灭亡。

明亡清兴有很多必然和偶然,历史的细节细究起来特别的有趣。

为什么北方的农民纷纷破产无法自足,而同样是在北方,还是在东北苦寒之地的满清政权却保持了勃勃生机?

在努儿哈赤时代,因为小冰河带来的灾害,这个老奴隶主感觉无法养活太多的奴隶,于是在天聪年间,努儿哈赤下了屠杀令,汉人中的地主,商人,秀才,全部被杀,同时家中没有一定存粮的农民,也在杀害的范围之内。

在后金兴起之初,关外汉人有近七百万之多,到了努儿哈赤统治的尾声时,辽东汉人连两百万也没有了。

人力缺失使得后金极度衰弱,要是努儿哈赤的统治再延续几年,恐怕也就不存在清军入关的问题了。

但关键时刻是,皇太极顶了上来。

此人雄才大略是不必多说了,清朝确实是在他手中完成了最关键的几步,成就了能统一中国的最基本的基础。

诱使袁崇焕杀毛文龙,稳住辽南,这是皇太极的第一步。

长征万里,在草原一年多时候,把察哈尔部落的林丹汗打的望风而逃,最后穷困交加病死,然后接收了察哈尔蒙古的草场和部落,威逼其余的蒙古部落与其合作,并且在皇太极的统率下,蒙古与后金一起合兵入关抢劫,并且大获成功……得到蒙古,后金其实已经是辐辏万里的大国,已经确实有与明朝平起平坐的资格,已经是事实上的敌国……可惜,明廷上下,没有人能看到这一点,或是没有人能正视这一点。

然后就是胸襟博大,不停的收服来降的明将,重兵入侵朝鲜,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在皇太极的努力之下,到崇祯十一年时,后金已经两次入关,次次成功,用皇太极的话来说,就是在削砍明廷的枝叶,等到最后关头,再把北京拿下,把明朝连根拔起。

事实上他做的确实成功,也使得后金从一个强盗集团成一个真正的半奴隶半封建的国家,等皇太极建号称帝之后,很多关内的有心人,聪明人们,都是敏锐的发觉,这个叫满清的新兴国家,它很可能取代明朝,成为新三百年气运的主人。

在这种投机心理下,晋商与满清暗中勾结,输入了大量的粮食和生铁等军需物资到辽东,自己赚取利益的同时,也是在一个新兴政权那边下了重注。

在商人角度这是很聪明的做法,一举两得,但这些晋商明显是忽略了国家和民族层面这两件事。

或者说,在这些商人的心中,根本也就没有祖国或民族这样的概念吧。

这样的输入才是使得满清挺过了小冰河时期的困难,军力不仅没有下降,还有上升,他们在关内抢来的大量金银都换成了粮食和军器,然后隔几年就到内地再抢一次,大量的人民抢来当奴隶,做农民和工匠,或是给八旗兵当辅兵,而抢来的金银用来壮大自己,如此循环反复,一直到抢得整个明朝天下为止。

这其中的关节和细处林文远当然不会知道,不过他凭着一个现任小旗官的政治嗅觉还有前任货郎的商业头脑,在听到一些关键词之后,大脑自然而然的也是高速运转起来……

在继续窃听了一会之后,隔壁便又传来告辞和关门的声响,没过一会,刚刚的那个长随便又转身回来,对着林文远道:“林爷,相爷召见。”

“是,多谢召唤。”

在感谢的同时,一个红包也是塞了过去,对方的脸都笑烂了,在引路的同时,也是轻声提点道:“林爷有什么话只管慢慢说,一时半会的,外头不再带人进来了。”

“是,纲纪有心了。”

“都是自己人,林爷不消客气。”

说话间,便是出了原本的厅房,从滴水檐下一转,再掀开一座门帘,房里也是灯光大盛,那个长随先闪到门前,小声道:“相爷,姓林的小旗官带来了。”

“哦,着他进来。”

“是!”

那长随使了个眼色,林文远便是大踏步而入,进门之后,也是依礼而拜。

无论如何,眼前这个坐在圈椅之内,于聚耀烛台下持着一本书凝神细看,根本没有把眼皮抬一下的中年男子,就是现今大明内阁的次辅大学士,也就是民间所称的阁老,宰相。

以大明的政治传承而言,此人算是二人之下,万人之上,虽然权柄与唐宋时的丞相无比相比,但毫无疑问,此时的大明,最少在名义上,除了皇帝和首辅刘宇亮之外,就是眼前的此人,也就是内阁次辅薛国观,最有权势的大明阁老!

“下官浮山守御千户所小旗官林文远,叩见阁老大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纨绔揽细腰

比粥温柔

闪婚厚爱,甜妻安分点

花期未末

娇杏记

楼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