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 第一五九章 实诚孩子,玩宋,春溪笛晓,起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雱这厮, 还真胆大包天地按照邀请函上说的, 让临时助教赵仲针把人给引到后排去。
教头们紧张地上前和王雱商量:“这不好吧?怎么能让官家和相公们坐后面?”
王雱道:“官家都答应了。你要是让官家他们坐在前头, 还有人有心思听吗?”
教头听后默然, 都是毛头小子, 哪里经得住这仗势?便是现在这样, 也依然有人不安得很, 僵硬地挺直背脊想表现出武学生的素养。
韩琦等人见官家二话不说往后走,自然也只能跟着往后走去,只是在座次上坚持要退后一步, 怎么都不和官家并排而坐。
官家对此早已习惯,又不是谁都像王雱那样高兴起来就自个儿把椅子挪近说话。他招招手让赵仲针也到身边坐下,并戴上了内侍递上的护目宝镜。
护目宝镜一用上, 立在最前头的王雱。
面对满座的大礼堂, 王雱一点都不怯场,还隔空朝后排的大佬们来一个笑脸。
这一笑可真是笑得满室生辉, 看得韩琦转开了眼, 幽幽地往王安石那边看了看。
王安石这家伙养个儿子操蛋, 自己也操蛋, 想也知道他写那个“面目姣好”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韩琦估摸着原话绝对是“除了长得还行之外没别的能耐”。
可这种烂账韩琦没法和王安石算,总不能去质问王安石“你在背后瞎写我什么”!
自己儿子长成这样还特别会溜须拍马到处钻营, 你王安石好意思在背后说人?!
王安石坐亲家司马光身边呢,察觉韩琦往自己这边看了眼, 有些奇怪, 不过见司马光和他那一溜谏院同僚都正襟危坐,一副“我绝对要认真听完然后参你一本”的架势,王安石没和司马光说悄悄话,也专注地准备听王雱开讲。
王雱却没有说什么,而是先在正中央的巨大黑板上徒手画起舆图来。舆图从战国七雄开始画起,逐步演变到隋唐时期的疆域,版面足够大,所以多个地图并排画在一起也不显拥挤。
生员们在看到王雱凭空画出一个个舆图,心底的紧张莫名地消失了大半,都目不转睛地看着王雱把几个时期的疆域全都展示在黑板上。可惜的是,舆图画到唐时便戛然而止。
王雱秀了一手,在所有人感觉意犹未尽的时候转过身报出这次讲座的主题:都城保卫战。
这个论题很大,不过王雱主要是论证一个:江山在德也在险。
王雱洋洋洒洒地给未来的军官苗苗们讲解起历朝历代各个都城的城池防御系统,这种系统的归纳总结方式在这个时代很少见,主要是能够大量阅读文献并从其中提取出所需要的资料,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太难。
他岳父司马光也是在崇文院那边干过好些年,又得到官方的支持,才得以博览群书、纵横史料,编写出大部头的《资治通鉴》。
韩琦等人虽然都是进士出身,不过全都在边关搞过边防工作,听起王雱所说的内容来不算难理解,甚至还听得津津有味,心中纳罕:这小子怎么了解得这般详尽?这怕是早有准备的吧?
倒是台谏诸官听王雱引经据典纵谈古今,又摆数据列史实,顿时像回到了读王雱那几份自辨折子时的那一刻。
这从容不迫的气度、这详实有据的讲解,岂是一个十七岁少年能做到的?不少人认真听讲之余,目光免不了落到富弼、曾公亮几人身上。
宰执之中,最通边务的无疑是曾公亮和韩琦,富弼也有过任边关和出使的经验。这次讲座名为王雱这小孩所开,实际上怕是传达了这几位宰执的意思。
要不然以王雱的资历,请得动官家与一干宰执吗?那么曾公亮他们授意王雱开这么个讲座,到底有何意图?
台谏们飞快地在脑中思考着这些问题,也不忘认真地听王雱接下来的内容。
王雱信手拈来地摆完数据、讲完史实,开始讲述因地制宜搞城防的重要性,每提一个关键点都要拎个朝代出来说“就是它的都城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所以它随随便便就完蛋了”,他说的还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全都有理有据。
不仅朝代完蛋了,这个朝代的百姓和朝臣们也完蛋了,日子过得极其凄惨,遇上蛮横的外族入侵更是会屠尽满城百姓。当然,这只是极端情况,王雱没有大肆渲染,只随随便便地举了些例子说这个外族有什么残暴习俗那个外族有多凶狠善战,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大家请不要对号入座,毕竟现在哪还有那么多没开化的人呢?
王雱危言耸听完了,特别致谢富弼和曾公亮,说这些例子是两位相公提出的。曾相公参与编纂的《武经总要》是本好书啊,不愧是武学基础教材!
台谏诸人听完了,目光转到了曾公亮两人身上,心想,果然是他们的手笔!
虽然王雱只字未提大宋,还反复强调大家千万不要对号入座,但众人还是在王雱每次轻描淡写地列数据表示“就这样,他们完蛋了”的时候感觉如坐针毡。
黄河之议之所以会那么激烈,就是因为黄河乃是阻挡外敌南下的天险,但凡冬天河面结冰边境诸州就会受到侵扰,更别提失去黄河。所以口上虽是认同“江山在德不在险”,可面对无险可守的窘境他们心里还是隐隐发虚。
不同于台谏诸官,韩琦等人想到的是官家那个梦。
假如官家梦中之事成真,城破那日他们早已亡故,魂魄飘于空中眼睁睁看着无数百姓国破家亡、自己的儿孙蒙受屈辱或身死敌手!倘若真有那样一日,他们如今的位极人臣、富贵荣显又有何意义?国之不存,便是侥幸留得性命,那也是无根漂萍!
韩琦几人的目光落到官家身上。
王雱此举,应当是官家的意思!
这时候,王雱已经带着武学生员们进入互动环节,王雱让人将几个推演沙盘搬进来,邀人上台来演示都城攻防。王雱把赵仲针推到沙盘前,对武学生员们说:“不要害怕,我负责给其他人展示你们的推演过程,由我今天的小助教来和你们玩。”
王雱这话可激起了不少武学生员们的斗志:你什么意思?瞧不起人是吧?你推演厉害了不起啊!
接下来赵仲针守城,武学生员上台来尝试攻城,王雱负责搞讲解,一边讲解还一边在黑板上记录双方的损耗数据,用了什么战术、花了多少银子、死了多少人,都明明白白地列了出来,直白无比!
经过几番激烈的攻防推演,各有胜负,双方都较上真了,输掉后都大呼“我还有办法!”“我不认输!”,压根忘了官家他们还在。
见战况如此火热,官家也坐不住了,绕到前面去看沙盘上的推演情况。一次次推演表明,并没有铁桶一样让人无法攻破的都城,但是守备越森严、地理位置越优越,对方攻下都城的代价就越大,连赵仲针这样的半大小孩偶尔也可以守住。
同样的人、同样的防御体系,在利用天险和不利用天险两个条件下,每年所花费的军费、遇到战事时所承受的损失会大有不同。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就能发现两者孰优孰劣!
开封面临的问题就是,随着大宋定都开封,北方诸州日渐荒凉,连洛阳长安的经济都进一步萎缩。
近年来朝中商议水政的时候,还曾提出开封水系承担起庞大的漕运功能已日渐吃力,不如将洛阳水系引过去。
这样的建议一旦被采纳,洛阳城内连供水都会成为问题,眼下才刚刚有复苏苗头的洛阳会迅速萎靡!
到时北边人口越发稀疏,彻底无险可守,久经战事的西境诸军又相距甚远,难以驰援开封。若是有狼子野心者挥师南下,那当真是如入无人之境!
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当初大宋与西夏交战,辽人就曾大军压境,趁机提出割地纳贡以及迎娶宗女的要求。
在王雱反复强调“我真的不是在说大宋,在座的各位千万不要代入”之后,所有人都深深地代入。
几轮攻防推演结束之后,整个讲座正式进入尾声。赵仲针意犹未尽地看着王雱从容自若地对整个讲座进行归纳总结和划重点,眼里心里都是满满的崇拜。
赵仲针暗暗下定决心:他以后也要像王雱一样文武都精通,尤其是兵学这方面,经过今日的功夫推演后他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恨自己一直当守城一方,不能带着人去攻城略地!
反正对王雱,赵仲针是一千个一万个信服。
讲座结束,王雱又一次致谢,把官家和韩琦等人都感谢了一波,最后特别鸣谢他爹和他岳父,尤其是他岳父,讲座赶得急,岳父白天辛勤工作,晚上还熬夜给他看讲稿,他这个女婿啊,每每受到岳父的教导就感觉心里热乎乎的,难怪大家都说“岳父也是爹”。
众人被王雱这话狠狠地恶心了一下,看向司马光的目光都变了:瞧你也是个浓眉大眼的好清流,怎么挑了个这么不要脸的女婿?
讲座正式结束,武学生员们都觉意犹未尽,王雱没拖延,干脆利落地领着赵仲针和官家他们一起跑了。下午官家留王雱用了膳,饭后照旧和王雱在禁中散步。
讲座都开完了,王雱也没瞒着自己的想法,把迁都洛阳的建议给官家讲了。
官家也隐约猜出了王雱的意图,上回在洛阳时,他便与王雱提过太/祖曾有意迁都洛阳的事。
官家顿步说道:“这事,不容易。”
王雱抬起头说:“天底下本就没有容易的事。”除了那些终其一生不建寸功、只求安享富贵的人,没有谁的人生是轻轻松松走完的,都得跨过这样或那样的难关。
对上王雱过分明亮的眼睛,官家心中仿佛也涌出一股难言的热流。这小孩恐怕是见他表现得喜欢洛阳,又做了那样可怕的梦,便一直在做这些准备——要不怎么可能临时罗列出那般详细的数据和史实?
这孩子,用心诚啊!
他嘴上说的都是些轻松讨喜的话,背后做的许多事却从不在别人面前夸口。不像有的人,口里说得花团锦簇,背地里却松懒懈怠,根本没把自己说出口的话放在心上。
官家觉得自己得好好调理身体,加强锻炼,争取多活几年,要不然他害怕王雱这实诚孩子会吃别人的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