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萧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 第177章 修建港口,大宋燕王,战国萧烟,起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好的办法,就是所有商贾运来的物资在港口卸货,先来的先检查交割,然后分类集中保存,等所有物资都运来之后,再统一装船。

如此一来,三个港口都要修建仓库和货场,不然到时候肯定乱成一锅粥,难以交割清楚。

等看完三个港口之后,杨丛义发现要做的事情很多,三个港口都不存在货场,仓库就更不要说了,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他们自己来做。

回易督造处没有那么多闲钱来给泉州建设港口,他再次找到市舶司严大人,讨论建设港口货场和仓库的问题。杨丛义把建设货场和统一管理仓库的利弊跟严大人分析一番之后,严大人虽然明白这对港口后续发展来说是有好处,但三个港口一起建设,需要花费一大笔钱,市舶司拿不出钱来。

更关键的是,建设港口也不是市舶司说建就能建的,需要层层审批,先报泉州州衙,再报福建路转运使司,再报工部、户部,经朝廷审批同意之后才能拨付钱款,然后才能征调劳役开工,像泉州这种沿海大港,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工部派员前来勘察督造,又得另外再走一番复杂的程序。

总之一套申报流程走下来,没有三五个月是完不成的,朝廷同意建设了,官府发布公告征调劳役的时候又要看季节,春季不能征调,秋季更不能征调,只有在农闲的时候才能征调劳役。如此一来,这三个港口要建成,不知要到猴年马月,回易船队几个月后就要用,如何等得到官府来建设。

不得已,杨丛义便提议,由回易督造处自己来清理一下三个港口,以便商船进港,交割商品物资。

回易督造处要自己清理港口,市舶司当然是乐见其成,这本来是他们的事情,既然有人主动帮忙做,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清理跟建设是两个词,是大不相同的两件事,港口建设是朝廷的工程,但港口清理就是地方主管衙门的事儿,可以是衙门组织清理,也可是雇人清理。

杨丛义跟市舶司严大人一商量,就把三个港口清理的工程揽了过来,市舶司还象征性的给了一百贯钱清理费用。

回易督造处没有征调劳役的权力,杨丛义也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没人没关系,只要舍得给钱,有得是人。

港口建设也迫在眉睫,杨丛义做了粗略的规划之后,就全城发布招募工头的告示。

内容很简单,招募会平整地面、会建库房的工头,每天一贯钱。

招募告示贴出去的当天,就有不少人前来应征,每一个来报名应征的人,杨丛义都要细细聊一聊,问他们三个问题,做过什么,会做什么,现在在做什么。第一天留下了一个人。

后面几天,连泉州附近的几个县城和小镇也陆续来了不少人报名应征。同样的三个问题问完,说的清楚,说的明白,又跟工程建设有关的,当即就留下。

四天时间,一共招募了六个工头。杨丛义也在招募完成之后,跟他们表明了身份,他是什么人,来自什么衙门,他跟六个工头说的一清二楚,重点是要告诉他们,他是官,工头是民。

之后带他们一起看了三个港口,开个小会,当即分配差事,三人负责清楚港口附近的杂物、平整地面,另三人负责在港口建设库房。明确了差事,杨丛义又提出了每个港口的建设要求和工期。差事分配完毕,六人各自回去招募人手,准备开工。

关于工钱的问题,杨丛义也跟他们说的清楚,工头的工钱一天一贯,十天一发,工人的工钱一天三十文,五天一发,工人由他们自己招募,自己管理,每个工头招募的工人不能超过一百人。除了工钱之外,杨丛义又设置了激励措施,第一个按要求平整好港口地面或建好库房的工头,奖励三十贯,第二个奖励十贯。吃饭问题,回易督造处也帮他们解决一半,每天给每个港口送去粮食三担,其余的自己解决。

六天之后,港口清理工程陆续开工。

开工之前,杨丛义特意强调,任何杂物和泥土不得倾倒进港口水中,一经发现,罚工头一贯钱。

开工之后,三个港口的粮食运送,有葛三仔负责。杨丛义则天天在三个港口来回转悠,发现问题就找工头调整整改,每个港口,每天至少去一次,一次呆一个时辰。

建设库房需要的木才,杨丛义让船厂帮忙联系木材商,有木材商一船一船直接运到港口来,其他零碎的东西,工头自己去采买。

十天之后,港口就渐渐的变了样子,芦苇杂草被清除一空,杂木杂树也被清理干净,接着就开始平整地面,清理乱石头,修筑港口道路。建库房的也平整好了屋基,埋下了柱梁。

港口的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对于克扣粮食的工头,当然少不得进行批评教育,第一次发放工钱工人比较激动,现场比较混乱,由于没有名册,有些人就二次冒领,被发现当场就被驱逐出去,取消其在港口做工的资格,罚工头一百文,等到第二次发钱,现场就安静了许多,工头也在一旁盯着。

港口建设期间,杨丛义也没有闲着,每隔今天就会去造船厂察看海船、战船建造进度,海船建造的很快。八月初时,五十艘海船建造完毕,还有十几艘旧船在进行最后的整理修缮,另有十艘新船在安装甲板,最后的十艘海船龙骨也已经铺好。

十艘战船建造的进度也很快,其中四艘一千料的车船已经建完,按要求装上了铁轮,杨丛义上船去看了,铁轮做工还比较精巧,在船上安装的也很好,很牢固,操作也很方便,三人合力就能转动铁轮,车船左右两侧各两个铁轮,十二人一起催动,车船便是在逆风时也能快速进行。另外六艘两千料战船也到了最后安装甲板和桅杆的阶段,安装完,再整体刷三遍桐油,战船便也建成,如果没有雨天,中秋之前肯定可以全部造好。

至于那艘二十多丈长的大船,建造的也还算最顺利,加上又投入了不少富裕的人力进去,建造速度也在加快。

总之,杨丛义对造船上下都比较满意,他也一再告诉费大人,现在正是培养建造大海船工匠的好时候,只要朝廷的回易船队两年之后回来,到时候出海回易肯定是蔚然成风,一年肯定有建造几百艘海船的订单,现在不抓住机会多培养一些工匠,到时候订单多了,造不过来,就只能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溜走,流进别人的口袋。

费大人是明白人,杨丛义建设港口的事情他也听说了,朝廷又造海船,又建泉州湾港口,弄这么的动静,所图必然不小,豪门巨富平常跟朝廷关系就紧密,朝廷的回易船队出海再回来,一旦看到好处,他们肯定要跟风出海。如今建造海船最多的就属他的泉州造船厂,到时候要造船出海,不找他还能找谁。

等他想明白,便也时常会去船厂走动走动,见到一些肯做事,技艺又高超的年轻工匠,就格外关注,这些都是以后帮他造船发财的人才,一一都记下来,发工钱的时候额外奖励一些,把他们的笼络起来。

杨丛义回到泉州之初,就给汤鷽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若临安无事,请尽快赶来泉州,他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

八月初,汤鷽匆匆赶来泉州。

两人见面之后,杨丛义将泉州造船厂和港口建设之事悉数跟他说清楚,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快要完成,眼下最紧迫的便是招募各类人才。

这些招募工作,本来年初分工时都分给了杨丛义,没想到后面的事情越来越多,他一个人根本顾不过来,不得不把汤鷽叫来,刚好他也要来坐镇泉州,继续负责商品物资交割。

为方便招募各类人才,二人商量之后,决定暂时在城中租一个院落,作为临时的回易督造处,等人员招募的差不多了,再全部带去港口。

当天就租了一个院落,在门口挂起回易督造处的匾额。

提前印刷好的招募各类人才传单文书,还有提前写好的招募标语和告示,开始在泉州城散播。同时也雇佣了一些人拿着传单告示去周边城镇传播。

传单上写明了招募人才的职位、资历、工作内容和薪俸。招募的人才有郎中、道人、僧人、舵手、水手、船工、铁匠、木工、江湖异人等,种类繁多。

除了舵手、水手外,其他人才的招募可以细水长流慢慢来,船队起航之前招募齐全都可以。现在海船大部分造好,港口也建设的差不多了,造好的海船随时可以离开造船厂进港,让水手和舵手先对海船熟悉起来。

造好的战船也需要一大批舵手和水手,把它们送到昌国去,顺便要舵手、水手教宣威军学习操纵风帆和尾舵。如此一来,舵手和水手的招募就显得特别紧急,刻不容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帝王贪娇

漠北大雁

这剧情有问题[穿书]

锡纸锦鳞

抗战:从八佰开始崛起

十妈一胎

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猪儿梦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