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重生当学神 第131节
海船果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 八零之女配重生当学神 第131节,八零之女配重生当学神,海船果心,起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群人都有类似的特征——聪明无比,精力旺盛,对于金钱和权力,有着无穷无尽的渴望,也有足够的能力拿到他们想要的。
他们的最高目标,是让整个世界都按自己的规则运转,为此,不择手段只是最基本的操作。
这真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直到宋默予突然注意到一个人。
他在和国内朋友的闲聊中,第一次听说了井熙的名字。
一个喜欢集邮的朋友在电话里感慨,他遇见的一个高中女生,竟然精准预言到了猴票的涨价。
宋默予知道猴票,是因为他上辈子的妻子正好十分喜欢集邮,那时候为了救他们的孩子,她把手里所有的收藏品都卖掉了,其中就有几枚涨幅很不错的猴票。
十多年时间,八分钱的邮票涨到了一千多一张,看起来确实是一样很不错的投资——但是考虑到他们当时需要的天文数字,这点钱实在少得可怜。
但是因为这件事,他忍不住对那个县城里的小姑娘感到好奇。
后面几次交锋和调查让他确信,这个女生和自己一样,也是一个穿越者。
只可惜,是个不怎么聪明的穿越者。
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宋默予穿着价值几千美金的羊绒大衣,脚上踩着意大利手工匠人给他量身定做的小皮鞋,井熙却穿着一身灰扑扑的校服,为了一套他随手扔出去的房子欢天喜地,看起来真是上不得台面。
后面就更夸张了,她甚至穿上了厂子里工人才会穿的工装,满手油墨,像一只灰耗子,实在浪费了她爹妈给她的长相。
即便如此,宋默予对井熙也保持着最大的耐心——毕竟这也是一个重生者,谁知道她会不会知道比自己更多的东西。
那时候,宋默予还觉得,自己拿捏一个高中女生是简简单单的事情,毕竟自己长着一张好脸,而重生一回,他已经很擅长释放自己的魅力。
只可惜,这人竟然无动于衷——宋默予怀疑,她重生前的年纪,应该比她现在要大得多。
这也更加加重了她在宋默予心中的分量。
他现在已经尝到了先知先觉的好处,迫不及待的想要把井熙脑子里的信息全都挖出来。
只可惜这个古怪的女生一心一意竟然只想着念书做题,除了买点猴票以外,竟然只会靠着投稿赚钱!
在宋默予心里,这个女生的行为完全就在他的理解范围以外。
以他们对未来的了解程度,简简单单就能发大财,至于还呆着那所连正规操场都没有的县级中学里,带着一群灰头土脸的乡下人刷题嘛?
反正对宋默予来说,井熙的选择极其愚蠢。
后来她选择修机床,也同样叫人不知所云。
九十年代的米国,实业的辉煌年代早就已经过去,华尔街才是未来,金融才是真正能够统治世界的领域。
说不定,他之前的猜测都错了,井熙连八十年代都没有完整的经历过?宋默予猜。
毕竟八十年代最喜欢喊的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短短几年后,当年那个热血澎湃的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笑话。
宋默予对这个猜测本来还有些疑虑,但是看到她竟然搞起了火腿肠,瞬间就确定,井熙很有可能就是在92年以前重生的。
毕竟他重生以前,这种食物已经陷入了巨大的争议之中,再没有曾经的辉煌。
宋默予于是觉得,这人没什么价值了。
一个小姑娘,见识比自己浅,活得比自己还短,实在没必要让他多余浪费时间。
所以有一段时间,宋默予没有再关注过这个人。
直到因为一套四合院,井熙再次进入他的视线。
京城的地产,在宋默予的心里实在乏善可陈。
直到他重生前,京城内城的房子也才三四千一平米,跟八十年代比当然涨了不少,但是跟更多暴利行业比起来,就寡淡如鸡肋。
至于四合院就更没意思了,宋默予对这种充满了古旧气息的老房子实在没什么兴趣,相比起维护和装修费用,这些又破又旧的屋子涨幅实在不够吸引人,还可能面临拆迁的风险,在他心里,这并不是一桩好投资。
无奈某位合作对象很喜欢国内的传统文化,才拉着他来当翻译。
出乎意料,井熙也看上了这套房子。
这是两人的第一次交锋,然而他失败了。
对这次小小失利宋默予没太放在心上,他很快又帮助合作对象买到了一处正经的王爷府邸,无论面积还是价格,都远胜之前那个。
但是紧接着出现的那套关于激光打印机的专利,却让他瞬间警觉。
充电胶辊可不应该这么快就出现。
井熙甚至还炒起了日汇,如果不是清晰的知道未来几年的走向,她不可能敢涉足这个领域,更不可能隔空指挥着一个毫无经验的毛头小伙子,在汇圈连连大胜。
宋默予对井熙的重视程度重新翻上了新高。
一个了解国际货币走向,还懂技术的人才,对宋默予来说,绝对是需要紧紧捏在手里的宝贝。
只可惜,这个女人不识好歹,不肯乖乖就烦,那就只能来硬的了。
宋默予才是汇圈的老前辈,早就利用重生优势在华尔街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和人脉,把一个年轻而愚蠢,没什么见识的华国青年拐上车,简直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
只可惜,他又错了。
那个毛头小伙子逃出了他的掌控,井熙也拿到了急需的律师费,原本一石二鸟还能赚大笔专利费的计划,就这么莫名其妙,又一次失败了。
这一回,是第三次。
说到底,宋默予并不是金融圈的专业人才,之前一次操作失误,让他损失不小。
他忽然就想起国内刚兴起的火腿肠,这东西虽然注定不长久,但是进来捞一笔块钱补偿一下他的损失,还是个不错的选择。
宋默予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关系够硬的合作伙伴,携带着大笔资金回国创业。
他早就习惯了商业世界的尔虞我诈,回到国内,当然也不可能放弃某些更容易成功的手段。
更何况,他依然还存着把井熙打服,收归己有的念头。
肉联厂的某些领导依然像他记忆中一样容易被腐蚀,然后就是源源不断的情报,还有一场大火。
宋默予想着,井熙那边怎么都要狠狠的伤筋动骨一把,说不定借机把那家厂子买下来,也不是不可能。
谁能想到,伤筋动骨直接倒闭的,却是他的吉拉?
宋默予坐在舷窗边,看着不断变化形状的云朵,凝神默想了好久。
最后,他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手段不够狠辣。
下一回,井熙绝对不可能再这么简简单单,就平安度过了——宋默予想。
而他们的再一次交锋,也必然不会太久。
这一次,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输了。
第115章 光刻大战
井熙正在烦恼着, 自己究竟要不要认认真真的,把极紫外光刻机给做出来。
最开始她下注极紫外光的时候,是真没想到能这么快就出成果, 而纯粹是出于一个研究者的本能——反正项目开都开了, 多试试也没坏处。
芯片领域有一个很著名的定律叫做摩尔定律, 大概意思是每隔两年, 芯片的性能将增加一倍,单位面积内可以容纳的元器件数量也将翻一倍。
这也就意味着, 八十年代的芯片,和若干年以后的比……根本就毫无比较的价值。
虽然若干年后,光刻是芯片行业绝对的皇冠,甚至大国博弈间的重要砝码, 但是在这个连蚀刻尺寸都还以微米计算的时代,挑战纳米级别的技术,感觉跟神经病也差不太多。
这个年代的光刻机技术, 因为过于粗犷的蚀刻尺寸, 其实难度并不高,甚至还有人在自家的地下室里就手工做出一台光刻机的。
光刻说穿了也不难, 就是利用掩膜和曝光技术以及物理蚀刻, 将电路图形传递到单晶表面或介质层上,从而生产出芯片的技术。
20世纪60年代,因为国防和航天业的飞速发展,米国对集成电路的要求越来越高, 大量资金和机会汇集过来,由此出现了第一批专业的芯片设备制造商。
与此同时,欧洲也不甘落后,在荷兰埃因霍温的飞利浦实验室里, 年轻的实验员克洛斯特曼开发出了第一台6镜头重复曝光光刻机。
时间进入七十年代,相位光栅和镜后侧光结合进行投影和对准,高自动化水平的气动控制等技术的应用,让飞利浦实验室的技术继续在全球保持领先,掩膜图案缩小到两英寸,圆晶直径三到四英寸,最细的线条只有两微米宽,误差在十分之一微米以内。
而这个时候,在芯片技术上国内其实并没有被甩得太远。
1972年,四川永州半导体成立,第二年就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3英寸圆晶生产线,领先台湾两年,韩国四年。而三星半导体78年才出现,至于台积电,更是直到87年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因为米国芯片产业升级,再加上两国间短暂的蜜月期,国内开始用很便宜的价格大量引进二手生产线,设备是便宜,竞争力也几近于无,至此以后,国内芯片产业就开始了长时间的落后,直到三十年后才在一部分大尺寸领域艰难赶上,但是更精密的10纳米级别以内,依然被牢牢的卡着脖子。
现在,或许真是进入光刻领域的好时候——井熙想。
七十年代末,大规模集成电路正逐渐被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所取代,而飞利浦实验室在光刻机领域却出现颓势,另一种结构更简单,速度更快的光刻机正飞快抢占市场,而飞利浦实验室的光刻机,甚至还无法大规模量产。
又过了几年,公司终于对自家的半导体研发失去耐心,准备把光刻机业务卖掉,或者找一个合作者来分摊成本。
很遗憾,因为他们手里的技术看上去没什么优势,几家大公司都拒绝了邀请,最后只有一家荷兰小公司态度积极,最终以注资210万美元的条件,拿到了一半股份。
而这家被廉价甩卖股份的光刻机公司,就是若干年以后的光刻王者,荷兰的a□□l。
掐指一算,很遗憾,两家这时候都合作一年多了,大概也没有井熙掺和的余地。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她没有机会。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时候的a□□l是真穷。
那家荷兰小公司好歹还拿出了210万,而飞利浦的一部分资金却是用样机和库存材料折价参股,整间公司的流动资金不足三百万,但是每年光是研究经费,就需要至少一千万。
与此同时,公司员工都来自被飞利浦淘汰的光刻机团队,做为被扫地出门的失败者,也很少有人还能保持坚定的乐观态度。
更重要的是,实验室至今依然没能实现量产。
但是幸好,他们遇到了一个相当出色的ceo。
新的ceo直接就瞄准了摩尔定律。
如果这个定律足够准,两年以后,圆晶尺寸就要从4英寸变成6英寸,到那个时候,现有的光刻机将被淘汰,一切将重新洗牌。
更大的困难还在于找钱。
这个时候的amsl,大概正在发愁怎么应对资金断流的问题,那家荷兰公司实力不强,飞利浦对这家子公司也不怎么重视,这不正是井熙介入的最好机会?
想起这件事,井熙第一时间就联系了还在米国的彭文,请他帮忙接触这家以后的超级大牛,试探试探对方的反应。
“5%不嫌少,50也不嫌多,反正你无论如何也要帮我拿下这家公司的股份!”井熙在电话里斩钉截铁的说。
虽然不明白井熙怎么突然又想收购外国的公司了,彭文也没多问,直接就一飞机飞到了荷兰。
果不其然,未来那个在光刻机领域独步天下的amsl,这时候跟街边上的叫花子也差不多,事实上,他们的ceo还真的讨饭去了,只不过要饭的对象是荷兰政府,堂堂ceo甚至还扎着帐篷在政府大楼门口等着政府的高科技经费给企业输血。
听说这个东方人是带着大笔资金过来谈合作的,ceo马上就支棱起来,反正他们公司现在也是爹不疼妈不爱,甚至连产品都还没做出来,让出一点股份换取未来,看起来还挺划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