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 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72节,古代种田奋斗史,方瑜,起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好。”陈如松也想给儿子操办酒席。
“这次的礼金不会少,小景明年要进京参考的,好好准备一番,盘缠要带够,需不需要族里派几个力气大的陪着去?”进京赶考,听着就热血沸腾,二族老恨不得自己年轻个二十岁,跟着过去。
“听说进京赶考,每个地方都会有专门的地方供学子歇脚,还会供应饭食,一路也较为安定,我这次回府城再打听打听,看看是否需要族人相陪。”有族人陪着,总比外人好,他们陈家村的族人,种田种地,手劲也不小。
“好,有什么困难就跟族里说。”
另外三人也是这个意思,说完这个,村长接话道:“这次小景中举,族里奖励五十两,不多,但族里这些年,你也知道的,都是靠着田地,富是没有多富,靠着村塾收一点别家的孩子,日后有了小景这个活招牌,族里会越来越好的。”
陈如松摇头,笑道:“五十两还不多,多少才算多。”
“朝廷一年给小景的就有四十五两,待明日,各个地主乡绅送的东西,这五十两真是个小数目。”
村长大儿子在府城族塾,也不是什么都没学到,府城中举的人总是比他们这多,碰上了两次府城人家中举,宴请当日,地主乡绅送田、送地、送银子、送宅子等等,举人家里一下子就富了。
村长特地跟儿子打听了,也就知道这情况,只是他们陈家村这一支,手里的银子不多,能给五十两已是尽力了,他提前说别嫌少,就是怕明日一对比,如松这小子会觉得地主乡绅都比族里大方。
“族里的心意我知道的,村长和三位族老放心。”陈如松表示听懂了意思,在陈家村待了几十年,他当然是知道族里大概是个什么情况的。
“再给小景办一场声势浩大的酒席,族里也就只能做到这一步了,还是得靠你们自己。”
陈如松点头,沉吟片刻道:“这次的礼金,就留在族里吧,供养更多读书人,咱们这一支,就靠自己发扬光大。”
“不行!”“不行!”“不行!”“不行!”
村长以及三位族老异口同声拒绝。
“族里困难,小景也是一份子。”银子自家如今不缺,帮扶一下族里也好。
村长摇头,“你是不知道进京赶考的花销,京城样样都贵,一场赶考下来,一两百银子就没了,或许还更多,进士难考,考个几次,你手里还能有钱?”
“你想着族里,这很好,等小景考中进士,你不说给,族里都要问你要,如今你啊,就只管将银子往怀里搂,小景的前途最重要。”大族老劝说道。
原来进京赶考一次要如此之多,陈如松稍退一步,“那不如就留一半。”
他也不是逞能,而是族里花大价钱给儿子办酒席,他们一家吃了拿上礼金拍拍屁股走人,总归有些过意不去。
一直旁听的五族老搭话,“如松,你就听我们的,顾好小景先,礼金就是给小景日后科考的,你别腻腻歪歪的。”
杨稔知道自家男人纠结的点,他们夫妻俩都是不爱占便宜的,欠了旁人的心里总是不自在。
不过这种男人说话的场面,她也就不插嘴,反正给不给她都不介意,族里办两场酒席,忙里忙外,给也能接受,不给就是赚了。
第106章 亲事
族老成功劝下了陈如松, 之后几人就在商量酒席该怎么办。
小景则在村塾的藏书房待着,考进士,要通读不少书籍, 也得抓紧时间。
虽明年的考试是没希望的, 可他也要全力以赴。
儿子的乡试,是勉强考过的,会试的希望渺茫,到底要不要明年就去考, 夫妻俩也商量过, 最终还是决定去,让儿子摸摸底, 就算明年考不过, 心里也有些底,就如之前几次科考那样, 考一次,对于会试就熟悉些,不会那么忐忑。
陈如松参与操办酒席还不够,杨稔也一起忙活。
忙忙碌碌了好几日,酒席终于办了起来。
这一日上午,祝贺的人蜂拥而至,礼房先生没空歇, 拿着笔的手就没停过。
到了后边, 十里八乡的地主乡绅也陆续送了礼来, 有些甚至亲自过来,就为结识一下这位年轻的举人老爷。
陈家村的人看着这些平日里趾高气扬,鼻孔朝天的人如今竟一副和善的笑脸,都觉得有趣, 驻足观看。
村长连同三位族老都陪在陈如松和小景父子俩的身旁,这家的贺礼不能收这么大,那家的贺礼可以放心收,可谓细心极了。
这十里八乡的,村长和几位族老最为熟悉,陈如松并不反驳,就按照他们说的来做。
最后连知县也来了,来跟这位年少有为的年轻举人交好一番,凭这个年纪就中举了,不用想日后就能比自己这个五十多岁的糟老头子走得远,这会不来交好,日后就没机会了。
知县与举人,是能平起平坐的身份,能来,也不是太令人意外。
招呼这些有些身份的人一整个中午,将人都送走后,村长和三位族老都长长的舒了口气,不过虽累,几人却甘之如饴,恨不得日后都有这样的时候。
“这之后的收拾,如松你们一家就不用操心了,带着小景回府城好好苦读,准备来年的会试才是正经。”村长率先说道,这样有出息的孩子,他要好好护住,给他们一支争气。
大族老闻言亦是赞同,“是啊,如松你就回吧,这里有我们几个长辈在,不用操心,回去好好照顾小景就好。”
于是陈如松拿着礼金与一家人回了家。
酒席过后,一家人才算闲了下来,“明日再去府城吧,今日先歇会。”
实在是这几日忙忙碌碌的,终于闲下来,杨稔真的只想歇着,驴车是不想做的。
“也好,今日忙活了一整日,该好好歇歇。”陈如松自己倒还好,但是他知道媳妇如今闲日子过久了,太忙碌是有些受不住的。
“算上礼金,咱们的存银已有一千多两了,那些乡绅还送了几十亩田地。”虽累,这会杨稔总不能回房歇息,万一有人来呢,只能是坐在椅子上不动罢了。
“田地都是有佃户租种的,咱们选一个时候来收租就好,送地契过来的乡绅地主们都说已经与佃户说好田地是咱家的,不用再去说,也算是省心。”
“去京城的盘缠也得备好,你再换一百两一票藏在身上,拿上一百两路上用。”
记得之前自家买宋家地时,听说过,陈家村去京城,最快都要两个多月的路程,慢些三个多月才到,是以自家为了求稳,得提前四个月出发,就算到的早了,在客栈多看会书籍便是,也就是说十月初就要出发了。
这会已是九月下旬,没多久了,是以杨稔会商量进京赶考之事。
“嗯,你别太担心,这次去,我看还是跟族里说,叫几个力气大的一起去,今日知县老爷虽说进京赶考一路有驿站,白吃白住,可到底是头次去,还是稳妥些以安全为重的好。”若是多虑了,也不过是多花一点伙食费和房费。
“叫上的好。”杨稔也觉得该带几个壮年男子一块去,看着心里就踏实。
“这一去三四月,待上一两月,回来也要三四月,大半年就过去了,你不如先回到镇上住着,府城虽住了几年,可到底还有那府城族人是隐患,这次小景中举,他们若是知道,不知什么想法,我跟小景这一走,他们有什么坏主意就要打到你和知行康康身上。”
或许这样有些躲着憋屈,可也是无奈之举,到底还不清楚府城族人是敌是友,大致来看是敌可能大,府城族人还有在京城当官的,若是发生什么,知府也只会给府城族人面子,包庇他们。
之前儿子只是秀才,府城族人没动静,或许是根本不知道,可举人不同,在府城亦是有些地位,村长都知道了解他们陈家村十里八乡的地主乡绅,府城族里不可能不及时打听,打听到了会怎么做,陈如松不知道,但有备无患,他还是觉得先防备着的好。
自家男人顾虑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就这么躲着,也太憋屈了,好没志气。
“咱们先到府城瞧瞧情况,若是有什么不对,我再带孩子回来。”府城环境好,对两个孩子更好,杨稔还是希望两个孩子都在府城待着。
何况她正打算等回府城,就带着女儿去隔壁李家找李家嫂子拜师,让她教女儿织细棉布呢,女儿回来这些日子,也还提过一次说喜欢织布,这是真的喜欢了,而且知行也要上私塾,本就在家里耽搁了好几日,再拖久一些,课业不知何时能赶上同窗。
回到府城,夫妻俩的担忧却得到了解决。
回府城第二日,夫妻俩准备着进京赶考的东西时,另一支的族人,也就是那位通判上门了。
这位通判与陈如松同辈,但要大几岁,是以进门就称:“族弟,弟妹,今日叨扰了。”
怕日后有事找这位另一支的族人,陈如松特地带媳妇孩子去瞧过他,是以夫妻俩都认得出来。
“陈大人?”不知是什么事,陈如松先不攀惊呼,只喊大人。
陈通判笑着摇头,“咱们也是同族,我字文谨,你们唤我文谨族兄就好,今日是有事相商。”
“好,文谨族兄,快进来坐。”态度还是好的,他也就顺着称呼。
“媳妇你去上一杯茶来给族兄。”自从小景成了秀才,家里就会备有不错的茶叶,因为偶尔会有儿子的同窗或者别的拜访之人上门,茶和点心是招待的最好方式。
“不知族兄是有何事相商?”通判大人上门让陈如松有些疑惑,这位族兄能与自家商量什么事。
“是这样的,贤侄年纪轻轻就成了举人,听说还未婚配,不知可有定亲?”若非这位族弟的儿子太过优秀,又是上官相托,他也是不好意思上门的,这都成了媒婆。
“暂时还未有定亲,原是打算等他乡试过了再议。”陈如松心里有了猜测,只怕是来说亲的,就不知是为谁家。
没议亲就好,陈通判松了口气,说实话,二十岁的青年,又是农家人,这个年纪早就成了亲有了孩子,好在还没定亲。
“那如今正是要定亲的时候,我也就不迂回了,是同知大人瞧中贤侄,想将女儿许配给贤侄。”陈通判之所以为通判,就是比较直接的人。
同知可是正五品的官,瞧中儿子了?陈如松有些不信,不是他觉得儿子配不上,而是自家儿子到底只是举人,若说儿子中了进士,还好说,举人还是有些弱了。
陈如松也就这样说了,“同知大人可是五品官啊。”
陈通判知道这位族弟会有这样的想法,他解释道:“这位同知大人已在同知的官位上待了十几年,早年得罪了人,一直被压着,之后那人去世,同知大人才坎坎坷坷升到同知的官位,上头没人,也不是很有才干,到这已经到头了。”
到底是同族的,陈通判细细地解释,不管如何,同族的要相互帮衬。
“他这女儿是嫡女,虽是老来女,但从小被教养的很好,你嫂子说日后会是个温柔贤惠的妻子,他也不是不想找进士,但考中进士的,青年才俊要么是有妻室的,没有妻室的也瞧不上五品官,年纪大些的不是鳏夫就是有什么毛病。
要想找青年才俊,便只能在举人里找,咱们知景在这次举人中算是较好的,那些书香门第的子弟攀不上,何况知景出自义门陈氏,虽是旁支,可若非是旁支,他且还攀不上。”
陈通判就这样直白的将同知的想法说了出来,他很欣赏族弟的这个长子,是以说着说着就直接叫名了。
“原是如此。”这样一说,好似小景还挺抢手的。
“但说是这样说,同知大人,也算是如今族弟能议的最好的其中一家,放眼府城,知府是决计不会考虑贤侄,也没旁的比同知大的官员,何况许的还是嫡女,日后还是能帮着知景的,你可以好好考虑一番,都是族人,我说的没有半句假话。
同知大人是知道咱们同族,是以先让我来与你打听,你与弟妹好好想想,我便先回了,不管要不要相看,都捎个口信给我。”
陈通判也知道这个消息突然,在此之前,只怕族弟一家从没考虑过同知的女儿,是以不着急要答案,让他们缓一缓,好好想想,亲事是要深思熟虑才能决定的,可不能脑子一热就定下。
“好好好,多谢文谨族兄来一趟,不如吃顿饭再走吧,难得来一趟。”陈如松想留这位族兄吃顿饭,多了解了解这同知家里的情况。
“衙门还有事,晚些还要处理,下次再聚,我的住处就在府衙,有了决定就跟府衙的门房说,他会帮忙带话的。”陈通判并不是喜欢交际的性子,自觉消息说清楚了,便不想再留。
第107章 打听
陈通判觉得说得清楚, 但陈如松和杨稔夫妻俩却还了解甚少,关于儿子的亲事,了解的多细都不为过, 只是瞧着这位族兄急着走, 他们也只好相送。
送到门口,思索了片刻,陈如松说道:“文谨族兄,实不相瞒, 不日小景就要进京赶考, 我媳妇一人在家,亲事做不得数, 只怕有些不好思量。”几日后就要出发, 打听消息的时间都不够。
“我记得知景的名次并不高啊,如何这会就急着去考?”这就过于急切了, 陈通判不太认同。
陈如松也知道这次是绝不可能过的,乡试都是尾巴,会试没有希望,解释道:“我们并不抱有考过的希望,只是想让他试试水。”
“这不是纯属浪费银子么,去一次京城,要备二百两才能舒坦的去, 便是节省, 一百两银子也是要的, 一次一二百两,进士的难度大,几次未过都是极为普遍的,到时挣的还赶不上花的。”
陈通判记得自己当初, 家里比这离京城更近,都是心里有了把握族里长辈认可后才去的,还考了两次才中,他敢肯定,如今族弟的儿子心里是没有把握的,没把握还是别急的好,万一考个同进士,如今或许还高兴,日后会悔不当初的。
“小景如今没有先生教,只能自己琢磨,是以我让他先去试一试,回来后,他心里就有些低了,等他学到心里有把握再去考。”
对于儿子的科举,陈如松自然是多方打听的,有长辈经历过,传授给晚辈,什么时候可以考都有个底,晚些考就晚些考,可自家这样,有族人帮不了什么忙,府城的族人还要提防使坏,只能靠自己,让儿子亲身体会体会是最有效果的。
自家如今还能撑几次,儿子的身份也不是不能挣银子,那就送他去一次试试,不管买往年的考卷还是怎么样,始终不如亲自考一次来得有用。
陈通判是不能理解的,他在家里,有族学先生教,成为举人后,也有族人帮扶,与单打独斗的陈如松一家是很不一样的。
虽不理解,不过这是人的自家事,陈通判自己每日忙上忙下,帮不了什么,便不再多言,人家想去考,他没必要拦着,便只道:“去考一次也好,我那里尚有一些当初的科举用的书籍,明日我叫人送来给知景研读,此去京城路途遥远,路上亦不能松懈,有何疑问,待他回来后,也可来询问。”
难得他碰上了一位同族的优秀学子,便是不是一支,他既然能帮也帮一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